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我院通过和广东省中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和国家区域中医(急诊和重症医学、肺病、肾病、脑病、外科、皮肤病)诊疗中心分中心,引进广东省中医院的先进文化理念、管理经验和诊疗技术,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为危重症患者更好的提供服务。
近年来,我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先后到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并引进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到院指导,后跟师岭南名医王儒平教授,通过不断潜心研读中医经典,努力将所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把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诊治理念及王儒平教授的施治理念运用于临床实践,经过多年发展,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在全面应用西医手段进行抢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更好的为急危重症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中药口服、中药口腔护理、中药灌肠、针刺、耳针疗法、中药热淹包、穴位注射等方法,使不少重症患者的救治取得了确切疗效。
下面我们介绍通过中医特色疗法
成功抢救的优势病种
一、喘病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中的喘息型支气管炎、各型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重症肺结核、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出现以喘症为主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喘病进行辨证论治。
1.辨证选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
(1)痰浊壅肺证:
治法:化痰宣肺,降浊平喘。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推荐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膏。
中药注射剂:痰热清注射液20-40ml,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3)痰瘀阻肺证:
治法:化痰活血平喘。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4)水气凌心证:
治法:宣肺平喘,温阳利水。
推荐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加减。
(5)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气活血平喘。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典型案例一
83岁列伯伯在广州某三甲医院进行西医治疗,其诊断为“1.重症肺炎;2.慢性支气管炎;3.肺气肿;4.脑梗死后遗症;5.高血压3级高危;6.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但住院长时间治疗后患者病情仍持续加重,因此于2023年3月14日,家属放弃治疗转回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我院重症医学科吕雪莹主任医师接诊患者后,辩证气虚血瘀证,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健脾益气,活血化痰,配合耳穴压豆(肺、肝、气管、神门、皮质下)、寒性咳喘型热奄包、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中脘、双足三里、双脾俞)辅助治疗,中药口腔护理协定方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呼吸较之前明显平顺,并于4月5日开始改用呼吸机模式锻炼自主呼吸,4月7日开始尝试间断脱机锻炼。在经过一月治疗,患者气促、心率快等症状明显得到好转,因此于5月7日进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二、脓毒症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中医属“发热”范畴。
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
(1)卫气同病证
治法:清气透表。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2)气分证
治法:清气泻热。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等。
(3)气分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4)气营两燔证
治法:清气凉血。
推荐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散)等。
(5)气虚发热证
治法:甘温除热。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典型病例二
60岁的谭叔因诊断为“1.脓毒血症;2.小肠结肠系膜出血伴血肿;3.急性肾衰竭慢性转化;4.急性失血性贫血;5.急性心力衰竭;6. Ⅱ型糖尿病;7.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于广州三甲某西医院行腹腔镜下结肠病损切除术+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腹腔再次大出血,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家属于2023年6月11日放弃治疗后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我院重症医学科单浩洪主任及罗思主治医师21:20接诊病人查体发现患者呈昏迷状,呼之不应,心跳呼吸停止,单主任当即指挥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心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反复静注肾上腺素强心,多巴胺持续泵入升压等抢救措施,经大家积极抢救后,患者于22:00恢复自主心跳。
▲左:患者治疗前借助呼吸机辅助通气;右:患者经过治疗后自助呼吸
因考虑患者从广州三甲西医院放弃回来,在治疗方面,以发挥中医特色治疗为主。治疗上,应用我科自拟口腔护理协定方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口腔粘膜受损,预防口腔真菌感染;因患者目前禁食,无法饮用中药,依据辨证治疗以温胆汤灌肠进行清热化痰开窍;配合针刺(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水沟、阴陵泉、梁丘、太冲、太溪)和埋针(取穴悬钟、合谷)调节脏腑功能,有效减少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天数,患者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也高。6月28日患者恢复流质饮食后,以健脾益气养血为法进行中药鼻饲增强患者免疫力。在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于7月13日停用呼吸机,并于7月14日平稳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单浩洪主任表示,ICU患者病情通常危重且复杂,岭南名医王儒平教授曾教导弟子们“学经典、用经典、重临床”,治疗急危重患者必须快、准、狠,而不能与治疗慢性病人一样慢慢调理。以上两个案例中的患者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疗效,关键在于辨证精准、治疗及时、强调整体、先治其标、截断病势。“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中西医并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往往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努力传承岭南名医王儒平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提升自身中医素养,加强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中医优势为患者带来最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