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气象意义上春天正式到时了。
1.起居:春捂五暖,因地祛湿
雨水节气,北方仍然感觉比较冷,但气温开始回升,时有寒风来袭,乍暖还寒。此时,老祖宗传下的「春捂」着实有用。不要急于脱去冬衣,同时还要保证五暖:
室暖:室内温度保持在18℃以上;
身暖:天晴时到室外接受阳光的沐浴;
腿暖:秋裤不可脱,睡前用热水泡脚;
头暖:头部最易散热,外出戴帽子、围巾;
背暖:常穿背心,胸背是心肺所藏,不可受寒。
此时节南方大部分地区有湿邪,如果不加以防护,易患风湿性关节炎、挟湿感冒等。故外出要准备防雨器具;居处或工作场所,要常开窗通风,如果湿度太大,可用空调或除湿设备除湿;汗湿的衣服宜勤换勤洗。可以多晒晒衣物被褥等,以防发霉。
2.运动:运动祛湿,固护肺气
运动是最好的除湿排毒之法。运动令阳气生发、气血畅通,可加快身体排出湿气和代谢产物。但身体阳气提升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运动以慢跑、散步、郊游为宜,待身体较为适应再逐渐增大运动量。
俗话说:「春寒冻死牛」,初春天气变化无常,而人体的毛孔随着阳气的生发而尽数打开,稍有不慎就会伤于风寒。而肺主皮毛,经常锻炼肺部,能固护肺气, 加强皮肤抵御风寒的能力。
3.饮食:健脾利湿,养护肠胃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而且华南和中东部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更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养护脾胃,健脾利湿。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平肝调脾的食物有:糯米、燕麦、茼蒿、红枣、山药、蘑菇、香菇、花生、佛手瓜、杏鲍菇、塌菜、芹菜等,同时饮食还将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淡。
除此之外,健脾祛湿的茯苓、赤豆、黄豆、鲫鱼、莲子、土豆、白扁豆也要常吃,对脾湿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很有效果。
养生食谱
雨水节气到来之后,我国一些地区降水会增多,气候开始湿润起来,而在潮湿的天气里,体内难免会积累湿气,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吃一些祛湿的食物。但主要还是看个人体质需要,吃一些时令食物是最佳的。下面小编为您推荐一些雨水节气养生食谱,以下是六款雨水时节养脾胃菜谱。
玫瑰花糕
配方:糯米粉1500克,黏米粉3500克,核桃肉250克,大枣500克,白糖300克,玫瑰花60克。
做法:将大枣、核桃肉洗净,切成小丁备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内,加适量水,放入白糖、大枣、核桃肉、玫瑰花,用500毫升水拌匀,揉成面团,做成糕状,然后将糕上笼蒸约2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健脾暖胃的功效。
禁忌:大枣能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脱腹胀满者忌食。
凉拌双耳
材料:水发银耳、黑木耳各100克,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麻油各适量。
做法:水发银耳、黑木耳除去杂质,清水洗净,沸水悼5分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5分钟,控干水后装盘。依个人口味将上述调味品放人碗中用冷开水调匀,浇在“双耳”上拌匀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养肝益肾。
禁忌:鲜木耳含有毒素,不可食用。黑木耳有活血抗凝的作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孕妇不宜多吃。银耳为凉性,故风寒咳嗽和湿热生痰咳嗽患者忌食。
4.艾灸:灸对穴位润身
正值雨水节气,多进行艾灸调理,有助于驱寒除湿,保护脾胃。
01.大椎穴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灸之可益气壮阳,防治风寒。
02.肾俞穴
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灸之可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03.肝俞穴
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经穴名。出《灵枢背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散发肝脏之热。
治未病科简介
我院治未病科是增城首家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诊断”的中医特色调理中心,通过对个体的“辨体质、识未病、鉴状态、施干预、自调节”,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的,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新模式综合性科室。 目前科室设立有中医体质辨识室、健康咨询室、中医特色治疗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科室配备中医体质辨识管理系统、中医四诊仪器、中医经络检测仪及身体成分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并大力发展各项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如小儿推拿、艾灸、传统针刺、腹针、头皮针、耳针、中药封包、中药浴足包、穴位贴敷、拔罐、刮痧、耳穴疗法、骨骼肌肉疼痛冲击波治疗等。
咨询电话:61738245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门诊一楼治未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