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市已出现多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随着又热又湿的夏天到来,登革热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急剧上升。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感染登革病毒后,可表现为隐性感染、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1. 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至40℃,一般持续3~7日。
2. 疼痛:严重的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等。
3. 皮疹: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4. 其他症状: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淋巴结肿大等。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1. 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为伊蚊,也就是平常见到的“花蚊子”。由感染了登革病毒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通过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2.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3. 潜伏期:3~14天,平均为一周左右。
怎样预防登革热?
1.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驱蚊药物;
2. 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4.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遵照说明书使用适当的分量;
5.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6.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7.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8.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供临床使用,对于登革热仍需做好预防传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