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介绍
    • 组织架构
    • 院容院貌
    • 医疗设备
    • 医院荣誉
    • 医院文化
    • 医院定位交通
  • 分院机构
    • 民生路总院
    • 增江院区
    • 颐养院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院务公开
    • 视频中心
  • 患者服务
    • 就医指南
    • 就医流程
    • 用药指南
    • 医患沟通
    • 健康教育
    • 联系我们
  • 科室设置
  • 专家介绍
  • 科研教学
    • 科教动态
    • 科研管理
    • 教学管理
  • 护理园地
    • 护理动态
    • 专科护理
    • 中医护理
    • 教育培训
    • 护理文化
  • 人才招聘
  • 党群专栏
    • 党建动态
    • 工会动态
    • 共青团动态
    • 妇委动态
  • 健康教育
  • 节气养生 | 气温骤降,秋露渐重,宜适时添衣,养阴防燥!
    发布时间:2023-10-08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给干燥的秋天增添了不少寒意。

    自寒露时节起, 雨水渐少, 天气干燥, 昼热夜凉, 气候由热转寒。在自然界中, 随着寒气的增长, 万物逐渐萧落, 阴阳之气开始转变, 阳气渐退, 阴气渐生。而燥邪伤肺,寒邪亦伤肺,此阶段是呼吸疾病与皮肤疾病的高发期。要注意燥邪伤肺而致咳嗽、咳痰或干咳、皮肤干燥、口干咽干、大便干等。 虽说“春捂秋冻”,但寒露后气温骤降,要注意颈、胸部防寒保暖,减少对肺部的刺激。故寒露养生,一要防寒保暖,二要养阴润肺。

     

    起居养生

     

    1、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气候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入夜更是寒气袭人。“寒露脚不露”告诫人们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2、早睡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充足,不仅可以解秋乏、敛阳气,还能生阴液,有利于机体达到阴阳平衡。寒露后可以适量增加睡眠时间,灵活调整起床时间。

     

    3、运动别太早

    寒露时节,除了降温,又逢大雾天气,俗话说:“秋冬雾,杀人刀”。秋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因此,过了寒露,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有晨练习惯的朋友们最好等8-9点之后,雾气散去再锻炼。最好选择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

     

    饮食调护

     

     寒露后,许多人会相继出现“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与秋分不同,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少食辛辣、燥热和烧烤之品,过食易伤人体肺气。

     

    【百合莲子粥】

     

     

    【材料】百合30克、去核大枣5枚、莲子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沙参玉竹瘦肉粥】

     

     

    【材料】粳米200g,猪瘦肉200g,沙参30g,玉竹10g,去核红枣5枚,姜1片。

    【做法】瘦肉焯水后,所有材料下锅,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至粥水软烂即可。

    【功效】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中医穴位养生

     

    《千金要方》中说:“每八月一日已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脚不仅不能露,还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防止寒从脚下生,那么泡脚是个简单的方法。泡脚时推荐按揉以下穴位,可起到强身健体、收敛阳气的功效!

     

    1、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是养生保健常用要穴。

     

     

     

    2、太白穴

    太白穴位在脚内侧,大脚趾骨鼓起来的关节后下方凹陷处。太白穴为脾经的原穴,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对于常消化不良、胃痛、腹胀、腹泻,便秘等都可以通过按揉太白穴来调理。脾气虚的人群常按此穴,可改善脸色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友情链接: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

  • ICP备案:粤ICP备2023006105号-1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44011802000792号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民生路50号

    电话:020-61738112

  • 医院服务号

    医院订阅号

    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