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期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布了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强肌健骨,防治骨松”,呼吁各界共同关注肌肉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
据我国2018年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如体力活动过少、光照(晒太阳)太少、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烟、酗酒,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更值得重视的是骨质疏松会提高骨折的风险,而骨折是跌倒后常见的损伤类型。根据国家疾控中心的报告显示,跌倒是65岁以上人群因外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
骨质疏松是隐形的致命风险!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为特征。本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引起。由于骨的脆性增加导致跌倒后更容易发生骨折,脊柱和髋部是最常见的部位。骨质疏松早期可没有明显症状,疼痛、身高变矮、脊柱弯曲、脆性骨折是晚期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
骨质疏松是单纯缺钙吗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但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不都是因为单纯缺钙。骨组织是一个代谢非常旺盛的组织,健康的骨质是成骨与破骨过程相平衡的结果。因此,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依靠骨密度的检测,测量T值在-1到-2.5之间属于骨量减少,小于-2.5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此外,如果病人发生过脆性骨折,即使没有做骨密度检测,也可以直接诊断为骨质疏松。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1. 充足日照,如每天上午9:00前、下午17:00后晒太阳30分钟左右,但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免灼伤皮肤。适量补充钙剂及维生D(成人每日钙和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分别为800mg和400 IU,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和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分别为1000-1200mg和600 IU)。
2. 提高防护意识,加强护理照顾年龄偏大、活动不便的人群,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如厕及洗漱等应随时有人照顾,防止跌倒;视力、听力差的老年人外出要有人照顾。
3. 老年人应均衡饮食,选择适量蛋白质、高钙、低盐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鸡蛋、瘦肉、坚果等。健康、合理、科学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钙及维生素D,注意饮食中营养的搭配,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糖尿病要进低糖饮食,高血压或高血脂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同时还应该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3。
4. 适当的锻炼运动,加强平衡能力、肌力、耐力锻炼。长期卧床和不活动的人骨量明显低下,持之以恒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提高动作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步态稳定、行动灵活、提高反应能力,调节平衡能力。但锻炼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心率一般应达到心率基础上再增加20-30次/min。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健身舞、游泳、跳绳、踢毽等运动可较全面地锻炼身体的各项功能。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规律运动的原则。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反复上下跳动即可,场地、时间不限,原地单脚左右轮流跳、双脚跳或跳绳均可。
5. 定期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骨密度检测,进行补钙、抗骨质疏松治疗等,防治骨质疏松。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或已经发生过椎体和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建议及时骨科门诊就诊,在以上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遵医嘱规律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