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为“全球肺癌关注月”,11月17日为“国际肺癌日”。这是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11月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目的是呼吁世界各国重视肺癌的预防,提高人们的防癌、抗癌意识,普及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知识,从而有效地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23年国际肺癌关注月活动主题为“重视肺癌早筛,规范肺癌诊疗”。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排名第一的癌症,每年约有180万患者死于肺癌,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18.0%。GLOBOCAN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87.1万,新增肺癌死亡病例约76.7万,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病例的18.1%和23.9%。肺癌新增和死亡病例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但肺癌也是一种可防、可筛、可治的疾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肺癌早期有哪些症状?
早期的肺癌病变很小,几乎没有任何的症状,只能通过胸部CT检查发现。当肺癌细胞体积长到一定大小时,会出现一些症状:
1. 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多为血丝痰。
2. 胸闷胸痛,一般症状轻,定位模糊。当癌瘤侵及胸膜、胸壁时,疼痛加剧,定位较前明确、恒定。
3. 气促,癌瘤阻塞所致的肺炎、肺不张、恶性胸腔积液、弥漫性肺泡病变等均可引起。
4. 发热,阻塞性肺炎或癌性毒素所致。晚期患者可出现较明显的恶病质。
肺癌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大部分肺癌,尤其是鳞癌、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吸烟有关,患者可能存在吸烟史或长期的二手烟、三手烟接触史。
此外,基因突变也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环境污染、烹饪油烟、压力过大、身体激素的变化也可能与肺癌发病有相关性。
为什么提倡肺癌的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在整个肺癌防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肺癌在早期得到诊断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肺癌筛查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低剂量的螺旋CT就可以检查出肺结节,借助现代化的人工智能肺结节筛查软件,将会更容易让隐匿的肺结节现出原形,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肺癌的发生。
肺癌的预防措施
⭐控烟:吸烟者请及时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不吸烟者尽量减少接触二手烟。
⭐加强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危险因素暴露。
⭐避免室内外空气污染,装修建议选择绿色环保材料。
⭐做饭时要开抽油烟机,尽量少用爆炒、油炸的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方式。
⭐建议35岁后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存在吸烟、有肺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人群应更早进行筛查,发现异常,定期随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