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迎来了冬季第三个节气——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时节天气更冷,寒冬已至,此时中医养生当以温润护阳、御寒防病为重点。
避寒防冬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备好应急药品。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正值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是中风易发作的时节,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中风高危人群,以及曾中风已愈的人群,都要时刻警惕中风。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养
1.温润滋养强体质
大雪时节,由于气温降低,阳气受遏,人体抗寒能力下降,可适当补充一些诸如牛肉、羊肉、鸡肉、虾等温热食物来抵御寒冷。此类食物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热量较高,具有补脾暖肾、益气养血等功效,是冬季备受青睐的御寒食材。
为使“阴平阳秘”,防治上火,冬季宜配食鳖、龟、鸭、鹅、藕、黑木耳等护阴之品,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求阴阳平衡。另外,每天还应补充水果,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对抵御冬季干燥有好处。
2.冬吃萝卜赛人参
“冬月伏阳在内”,随着天地阳气降敛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向内收敛,此时毛孔收缩,腠理密致,人们穿衣增多,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也减少。但冬令进补,高热量饮食,往往又容易形成积热内生。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这恰好道出了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深意。健康的真谛在于体内阴阳的协调平衡。生姜性温而祛寒暖胃,萝卜性凉而除热消滞,利用这两种食材温凉之性,以及炎夏、寒冬的气候特点和气机的升降趋势,进行阴阳调和,补虚泻实。
白萝卜又名莱菔,生食熟食均可,生者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归脾、胃经。生吃萝卜或榨汁饮用清新爽口,能清热生津防燥,适合肺燥咳嗽、咽干口渴、大便燥结之人。炖熟的萝卜软烂美味,《本草经疏》记载莱菔根煮熟能下气消谷、化痰消导,尤其适合脾胃不和、气胀食滞、痰多不畅之人。
中医保健
补肾固元,常按涌泉
脚部有穴位多、位置低、血流少的特点,是人体的薄弱环节,很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而致病,尤其在冬季,足部保健更为重要。足部涌泉穴是身体的一个保健要穴。它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涌泉穴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
每晚泡脚后搓揉涌泉穴100~300下,能温补肾经、舒筋活络、平衡阴阳。这样做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冻伤;还能解除疲劳,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良好的睡眠;对于便秘、咽喉肿痛等问题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