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曾伟权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于2023年3月成立,设在总院三楼骨伤二科。曾伟权主任熟读中医经典,采用以脏腑经络为主线的整体观指导中医辨证,精于手法及正骨整脊。在临床中带领弟子始终坚持中医为主,中西结合,内外兼治,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脊柱病、骨折病和各种骨关节炎方面的优势,研制出腰痛饮等特色中药制剂,采用多种多样的治疗手段为患者解决病痛。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弟子们的学习心得:
棍点疗法
增城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脊柱骨科)庄颖聪副主任中医师认为,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是中医传统特色技术,该手法通过手摸心会,棍点代手,棍点按压,理筋为主,恢复筋骨平衡该疗法通过手摸心会,将针灸、推拿、扳法复位融合于一棍之上,以棍代针,以棍代手,以棍复位,恢复筋骨平衡,松解筋肉粘连,缓解局部炎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使用的是特殊材质制作的专利木棍。棍点理筋疗法技术包括三大要点:擀法、搓法、点法。擀法能使肌肉筋膜大范围放松,搓法促进浅表肌肉粘连的改善,筋膜肌肉激活,点法则骨错缝复位,对深部病患,点切治疗。对于颈椎病、急性腰扭伤等中轴性筋骨失衡和肩周炎、网球肘等外周性筋骨失衡均有良好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
增城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脊柱骨科)陈培友中医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属“腰痛”范畴,亦称“痹症”“脊痛”“腰腿痛”等,《灵枢·经脉》说:“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端如裂,是为踝厥。”其中踝厥是典型的腰腿痛症状。目前对本病的中医发病原因多归纳为:腰椎间盘退变与突然外力、姿势不当等导致经脉断裂,气滞血瘀;治疗也常不离活血通络、理气止痛诸法,与该病的基本病机大相径庭,因而很难根除本病。曾伟权主任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认识到,肾与脾属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关系,二者相互滋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因而常伴脾湿困滞等;外力仅为其中的诱发因素。故补益肝肾、健脾祛湿才是本病的根本治则。通过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手法治疗与功能锻炼相结合,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五脏调和,症状迅速缓解,功能得以恢复。
颈椎病
增城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脊柱骨科)王杰中医师认为,中医并没有颈椎病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项痹”范畴。《素问·痹论》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指出了颈椎病常见的外邪致病因素。《素问·痹论》中“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为从肝论治颈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肝为风木之脏,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筋、主疏泄而藏血,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集阴阳气血于一体。故肝脏功能失常,可引起人体全身气血运行失常,水液代谢功能紊乱,致血瘀气滞搏结于颈项所致。曾伟权主任认为颈椎病主要发病机理多由于肝藏血不足,筋膜失养,疏泄失司,导致气血不足,血不能濡养筋脉;加之六淫七情或长期劳碌致使局部气滞血瘀所致。因此治疗上应注重审证求因,标本兼顾,在补肝的基础上,早期注重祛风解表除痹,中期偏重舒筋活血通络,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以补为主,筋骨同治。
腰痛饮
增城区中新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郭志明中医师认为,腰痛饮是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的协定处方,其功效主治为调补肝肾、健脾祛湿,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腰痛均有良好的疗效。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为君药;山茱萸、山药、牛膝补肝脾而益精血;附子、杜仲、肉桂辛热,助命门温阳化气,白术、薏苡仁健脾化湿,共为臣药;主辅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健脾祛湿,阴中求阳,脾肾双补,用量上补肾药居多,温阳药较少,取“少火生气”之意。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使邪去而补得力,并防滋阴药腻滞,共为佐使药。诸药配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脾气健运,气化复常,诸证自除。
温春花-火龙罐
增城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脊柱骨科)护理组长温春花主管护师认为,火龙罐综合灸疗法是集推拿、刮痧、艾灸、按摩、烫熨、点穴功能于一体的中医康复理疗技术,结合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熨、烫十种手法,产生对人体一个保健、驱风散寒、调理脏腑之功效。“火龙罐”完全不同于传统火罐,它由玄石加紫砂混合烧制而成,形成规则的花瓣型结构,将金银与罐体罐温融合成一体,取金补银泻的治疗作用。兼以艾灸燃烧时产生的温热作用,完全避免了刮痧及负压走罐的疼痛感,以及传统火罐造成淤血等负作用,痧即出即化即消即修补。因此,火龙罐是一种治疗性和舒适性并存的新疗法,是专门针对各种劲肩腰腿痛的保健治疗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