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
当你遇到身边的人突然呕血了
你会怎么办?应该怎么做?
是不是会感到特别慌?
特别不知所措?
遇到呕血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确认那人是呕血还是咳血。一般呕血的量会比咳血明显多很多,同时呕血会伴有少量胃内容物或食物残渣。
其次,我们需要留意呕血的量、颜色,再然后就是让患者放松躺下,避免摔倒导致二次损伤立马拨打120。如果实在慌得很,那就要立马拨打120或向周围的群众求助。
常见的呕血原因
常见的呕血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1.消化性溃疡;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4.胃癌;
5.胆道出血;
6.食管喷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7.食管裂孔疝;
8.胰腺疾病;
9.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
什么是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及肛门。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呕吐症状。出血速度慢,呕吐物为咖啡色或棕褐色;若出血量大,多为呕吐鲜红色或有血块。
2.黑便或便血。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若出血速度快、或是下消化道出血,大便呈暗红色血便,甚至鲜血。
3.贫血。头晕、心慌、口干、乏力,甚至晕厥、面色苍白、肢体冰凉、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
4.发热。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1周。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血分解蛋白的吸入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分析发热时要注意寻找其他因素,列如有无感染、药物副作用等。
5.氮质血症。在大量消化道出血后,血液蛋白的分解产物在肠道被吸收,以致血中氮质升高,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出血后1-2天达高峰,出血停止后3-4天恢复正常。
出现消化道出血的诱因主要有饮食不节,进食干硬、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大量饮酒,毒物或服用特殊药物史等情况。
如何应对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需尽快到医院进一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以免延误病情。消化道大出血病情急、变化快,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需立即送至医院抢救。
如果大量出血又未能及时送到医院,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紧张情绪,立即安静卧床,可先平卧,头低脚高,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脏,保证大脑血供。呕血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同时注意保暖。对已发生休克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积血。
2.出血发生后停止进食,以免加重食道静脉破裂,也不可自行服胃药、止血药,以免出血难止,更不可腹部热敷,以免胃肠充血,加重出血。
3.病人的呕吐物或粪便要暂时保留,粗略估计其总量,并留取部分标本待就医时化验。尽量少搬动病人,更不能让病人走动,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快速拨打120。
4.往医院转运病人时,无论用急救车还是出租车,都应让病人平卧,防止颠簸,以免加重病情。
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1.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肝硬化等。
2.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如有肝硬化病史患者,避免进食硬食和刺激性食物(如花生、苹果、瓜子、核桃、鱼和排骨等) 。
3.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损伤胃粘膜药物(如:阿司匹林、利血平、对乙酰氨基酚、糖皮质激素等),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护胃粘膜药物。
4.要定期体检,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反酸烧心、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头晕、心悸、乏力等贫血症状、或消瘦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