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透析治疗的漫长征途中,
动静脉内瘘被誉为患者的“生命线”。
然而,这条珍贵的生命通道
却常常面临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的挑战,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应运而生。
什么是PTA技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是指在超声的引导下,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的内部结构,通过皮肤表面的微小穿刺口,将球囊扩张导管准确送达病变部位。随后,利用压力泵打开球囊,对狭窄的血管进行扩张,使其恢复正常的内径和血流。
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超声引导确保了手术的精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经皮穿刺则减少了手术创伤。而球囊扩张则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血管狭窄问题。此外,PTA技术还具有可重复性强的特点,能够在必要时多次进行手术,确保血管通路的长期畅通。
典型病例
案例一:王叔(化名)于2022年因尿毒症开始接受在外院血液透析治疗,平时规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但在近日开始出现透析时内瘘血流量不足,内瘘搏动明显减弱,血流量减少,甚至无法正常进行透析治疗的情况,后经介绍来到我院肾病科就诊。
经彩超评估,发现王叔内瘘吻合口近心端有一处明显狭窄,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王叔的透析治疗效果,更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内瘘闭塞。为此,肾病科医护团队在排除了王叔的相关禁忌症后,为其实施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术后再次检查王叔内瘘搏动明显增强,通过彩超测量原狭窄处内径已得到明显改变。
术后第二天,王叔透析时血流量能恢复达到230ml/min,血流量完全可满足透析血流要求,并顺利完成透析治疗。
案例二:黄先生(化名)因糖尿病导致尿毒症已在我科透析室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2年,医护人员日常指导其如何居家监测和保护血管通路。然而,前段时间黄先生在家自己监测时发现动静脉内瘘震颤消失,匆忙下来到我院肾病科就诊。
经过检查,发现黄先生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功。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科室何泳谦主治医师迅速组织团队,为黄先生实施了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经过不到2小时的手术,黄先生闭塞内瘘顺利开通,震颤恢复。次日透析血流量恢复达到230ml/min,满足透析要求,也避免了再次插管或重建内瘘等情况,黄先生及其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案例三:王阿姨(化名)于2019年因尿毒症开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平时规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然而,前段时间血透室医护发现王阿姨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搏动有所减弱,血流量减少,甚至无法顺利进行透析治疗。
对此,肾病科医生立即使用彩超对王阿姨内瘘进行了评估,发现其内瘘吻合口近心端有两处明显狭窄,最窄处只有2.3mm。为解决王阿姨内瘘狭窄问题,肾病科医护团队立即组织研究讨论,最终决定为王阿姨实施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
手术团队在术中反复探查血管,对王阿姨血管狭窄部位进行多次扩张,术程顺利。术后,医生团队为王阿姨再次检查内瘘搏动明显增强,再通过彩超测量原狭窄处内径也得到了明显改变。
术后第二天,王阿姨再次使用该内瘘进行透析,透析过程顺利,血流量完全可满足透析血流要求。面对如此明显的治疗效果,王阿姨的心头大石终于落了下来,并向肾病科医护竖起大拇指。
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的透析治疗,离不开通畅、完整的动静脉内瘘通路,因此说动静脉内瘘就是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我院肾病科PTA技术的成熟应用,
不仅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还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重新获得了健康的血管通路,
享受到了高质量的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