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部肥胖的原因
在怀孕过程中,随着胎胞长大,并且胎胞是充盈的,有一定硬度,胎胞一直往前顶,使腹部白线变得更加伸展和变薄。到达妊娠后期,胞胎会顶着腹直肌,使它往两边撑开,甚至离开腹直肌鞘,造成腹直肌分离。
因此不少妈妈产后
出现肚子松垮肥大的情况,
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甚至会引起腰背痛
以及内脏器官下垂等一系列问题!
【知识链接】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腹直肌分离以为腹壁肌肉松弛膨隆为主要表现,脾虚则肌肉无力、松弛,气虚则不能固摄支持,易导致腹腔脏器缺乏支撑而移位。本病病位在脾,与肌肉密切相关,治疗宜健脾益气为主,临床中当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因人而异,辨证择方施治。
我院推拿科在产后康复治疗上着眼于
“骨正筋柔,气血并调”,
对于腹直肌分离修复以及盆底修复,
运用龙氏治脊手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
往往能收获不错的疗效。
腹部推拿穴位推荐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中脘乃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的作用,是减肥要穴。有研究表明,刺激中脘致患者出现顶胀感可有效抑制食欲,发挥健脾缩胃的作用。
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属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之募穴。《千金方》:“天枢,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功能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现代研究,实验证明针刺天枢穴,对肠功能有调理作用,有效改善腹型肥胖患者腹胀、便秘等,促进宿便排出。
大横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主治泄泻,便秘,腹痛等病症。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带脉穴: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属于足少阳胆经,功效健脾利湿,调经止带。唐代杨玄操在注释《难经》时曾说:“带之为言,束也。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指约束纵行诸经脉,促进腰腹部气机运行。带脉“总束诸脉”,健运腰腹。对于腹型肥胖患者疗效显著。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由此可见足三里可使腹型肥胖患者多饮多食、消谷善饥得到一定改善。
案例分享
35岁的张女士(化名),产后2年余,饱受腹部脂肪堆积及体重逐年增长等问题困扰,一直四处寻医治疗,但收效甚微。后经朋友推荐我院推拿科擅长调理此类病证,遂抱着试一下试的心态前来就诊。
单俊堂医师接诊后为张女士进行详细问诊,检查发现其脉象滑,舌苔白腻,细问原来张女士平素嗜食生冷,暴饮暴食,又缺乏运动,以致其肠道运化功能失司,脾胃虚弱,湿困脾胃,故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代谢随之减慢。于是,单俊堂医师就其脾虚痰湿体质进行推拿手法+穴位埋线治疗,主要推拿腹部脂肪丰厚处,再选取天枢、水道、气海、丰隆、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穴位埋线,穴位埋线14天一次,推拿手法2天一次,连续治疗2个月。
经系统治疗后,张女士的体重整整下降了16斤,腹部明显比之前缩小了一圈,面色也明显红润,人也倍感精神。
结 语
穴位埋线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为埋入的线体采用的是一种可吸收的线体(如胶原蛋白线)。刚开始的时候线体会留在人体内,但是经过十多天,线体会慢慢的被我们人体吸收,因此并不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危害,并且使用的都是一次性针具,既卫生又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埋线后饮食宜清淡,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主食以粗粮为主,少吃米面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免糖分增高,不利于脂肪分解。油炸、生冷、高糖高油的食物是禁忌,蛋类、奶类、豆类、鸡、鱼等可以多吃一些。每天要多喝温水,忌喝冰凉饮料,适当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