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
又称白手杖节(White Cane Safety Day)。
1984年,以“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为宗旨的世界盲人联盟(World Blind Union)成立,而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国际盲人节被宣布正式设立,盲人群体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
在那以前,盲人节并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纪念日称为“白手杖节”。这也是国际盲人节命名的起源。
我国对于视障群体的关怀也并没有落后。早在1989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
在明眼人忽略的角落里,生活着数量庞大的盲人群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者更高达盲人的三倍,有1.4亿人之多。我国有世界数量最大的盲人群体,人数超800万,占世界失明人口的20%。
无论是先天失明,
还是后天因为种种原因致盲,
他们虽然是“被黑暗选中的一群人”,
他们看不到四季的光景,看不到春去秋来的轮转,
但依然深爱着这个斑斓的世界,他们用耳朵倾听周围的美好,
用指尖触摸生活的细节,用心灵感受人情冷暖。
▲低视力患者倪振威,身患先天性白内障,他凭借着一个米奇水晶球玩具充当放大镜,来阅读学习。在12年寒窗苦读后考入长春中医药大学。——图文摘取于《中国日报》
▲黄博士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晚期,每天需要依靠盲杖出行,却靠着自己的努力通过了高考,甚至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还在鼓励更多的低视力与盲人群体走出家门,去拥抱社会。——图文摘取于《华夏时报》
低视力患者需要忍受视力低下带来的生活不便,基本不能独自出行,难以阅读文字、观看音频,更不用提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与社交。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勇敢面对黑暗、乐观生活的低视力患者,
他们忍受视力低下带来的生活不便,挑战困难,积极拥抱社会。
因此,帮助低视力患者能更好地生活,是我们眼科医学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我们希望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低视力群体能更方便地自理生活,
同时希望帮助他们能够走出家门,能更积极地参与社会互动当中。
今年的10月15日是第四十一个国际盲人节,我们趁此机会向大家科普有关帮助低视力群体的助视器与生活方面的小妙招。
低视力与盲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
1.低视力是指双眼中的较好的眼睛,最佳视力(戴眼镜或治疗后)在0.3以下;
2.盲是指较好眼视力在0.05以下乃至于无光感。
通过助视器帮助患者生活
眼科医护人员在确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仍无法有效提升视力时,造成极大的生活障碍时,会为其验配“助视器”——各种形式的放大镜或望远镜。通过助视器可以帮助患者运用起自己的残余视力,以期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各种形式的助视器
(一)改善远距离视力
当患者需要户外活动、过马路、看戏观景时,需要远距离专用助视器。根据患者需要可以选择多种形式:
1.单目望远助视器:单眼使用,需要时手持使用,放大倍率在4倍到8倍。
2.双目望远助视器:可以像普通眼镜一样架在鼻梁上使用,放大倍率为2倍至3倍。
3.头盔式助视器:将双目望远镜与额带围成头盔,承重好,位置稳定,可以放大3倍到4倍。
(二)帮助低视力患者阅读
盲人群体采用盲文阅读,但对于尚存一定视力的低视力患者,我们可以验配近处专用的助视器来辅助阅读文件、书刊报纸等。
1.近用注视眼镜:外观与老花镜相似,但是镜片更厚。只能在阅读时使用。
2.复式近用眼镜:外观是在老花镜上再夹持一片镜片用于阅读。可以有效减轻镜片重量,拉长阅读距离。
3.镇纸式助视器:外观类似于镇纸,通过制作成凸透镜形式的镜面,形成光学放大作用。使用时将其放置在书本上,可以将文字放大2倍到8倍,在压住书本的同时,还可内置光源照明。
4.电子助视器:采用闭路电视作为阅读屏,通过扫描书本的文字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从而实现文字放大。
低视力患者的家庭护理
各种类型的助视器可以更方便地帮助低视力患者阅读、行走、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亮度或色彩对比帮助患者看到物体,也可以通过触觉给患者以认知帮助。
1.亮度对比:比如提供患者带有较粗黑色下划线的纸来书写,可在楼梯顶端放置灯管,通过光线来告诉患者已到达平坦的台阶。
2.颜色对比:比如使用彩色且不统一配色的餐具,在浅色门安置深色门把手,牙膏、香皂等不购买相同颜色,冰箱里的食物采用不同颜色包装袋来区分(比如绿色包装袋放蔬菜、红色放置肉类等)。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视觉健康,
低视力群体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
低视力群体,要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我们还可以为其验配专用助视器来更好利用残余视力,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心理疏导,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积极疏导患者的焦虑或暴躁情绪,帮助其建立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