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年轻人,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身体强壮,健康无比?
注意!!!
一不留神,可能你就会被血管性疾病盯上!
今天分享一个年轻人的病例,告诉你们血管病并不是遥不可及。
病情回顾
8月下旬,我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了一名年仅28岁的“95后”小伙子小黄(化名),平素体健,只因不慎扭伤左侧髋部,随后左下肢逐渐肿痛,第二天,左下肢肿痛明显加重,影响行走。随后到我院就诊。
经检查,小黄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左侧髂外静脉血栓形成待排。D二聚体数值明显升高。查体见:左下肢肿胀明显,肤温升高,腹股沟区压痛,皮肤张力高。结合相关检查,考虑小黄患上了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指征明确。
沈立平主任医护团队快速根据小黄的情况,拟定了详细手术方案,开通绿色通道为小黄急行介入微创手术治疗。
术中造影下腔静脉见巨大附壁血栓
这块巨型血栓就像“死神的镰刀”一样,如果脱落很大可能会导致小黄猝死,且左侧髂总静脉-股总静脉也全程被血栓充填导致闭塞。沈立平主任考虑小黄非常年轻,如不能把闭塞血管开通、清除血管内淤堵的血栓,小黄以后会出现左下肢反复肿胀,这辈子可能就“毁了”。
医护团队在经测量、选择合适的尺寸后,在巨大附壁血栓的远端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开通闭塞段血管。
并对血栓进行抽吸,送入球囊对血管进行扩张等,最后留置导管溶栓。
术后第6天,小黄左下肢肿胀基本消退,肤温正常,张力正常,左髋关节活动改善,康复出院。
出院时,小黄及家人对沈立平主任医护团队充满了感激,并送来了两面锦旗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小黄说:“感谢沈主任及团队的所有医护人员,因为你们的精湛医术和精心护理,为我赶走‘死神’,恢复健康,重获新生!”
9月下旬,小黄按时返院复查,见其左下肢无明显肿胀,左髋活动自如,基本恢复到未生病之前的状态。造影复查见原闭塞左侧髂-股静脉通畅良好,下腔静脉未见明显血栓。
健康科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若把血管比喻高速公路,血栓就相当于堵塞的汽车,与高速公路堵车相比,血管“堵车”就危险多了。下肢深静脉“堵车”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肺栓塞,极易引起猝死,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
1、血流瘀滞:久站、久坐,长时间卧床不活动,导致血流缓慢,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2、血管内皮损伤:静脉血管内皮损伤或患静脉炎等疾病可导致静脉血管壁受损,影响血液回流,从而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
3、血液高凝状态:肥胖、妊娠、高龄等,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1、抗凝血酶Ⅲ缺乏等遗传性易栓倾向者。
2、外伤、骨折、下肢或盆腔手术患者。
3、肿瘤、长期卧床患者、既往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患者。
4、肥胖、怀孕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患者。
5、老年人(年龄超过60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
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预防:采用间歇性气压装置或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进行中、高危患者的预防。
日常预防:健康饮食,避免久站久坐,定期做踝泵运动,增强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血流淤滞。
科室介绍
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自开科以来,已完成各类介入手术数百台,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科室医务人员定期到广州各大医院交流学习,不断更新、掌握先进专业技术,把更优质的服务带给患者。科室拥有现代化飞利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Mark7高压注射器系统、机械血栓抽吸系统、飞利浦一体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经颅多普勒(TCD)、周围血管检查系统、医用臭氧治疗仪、微波射频血管治疗仪等。
介入血管外科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珠江医院等加强交流,组建了跨学科、跨区域联合诊疗中心,可开展现场和远程会诊、教学、手术,让老百姓在本地就能享受顶级医疗团队服务。
主要诊疗范围:
1. 大血管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主动脉溃疡等。
2. 外周动脉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
3. 外周静脉介入治疗:四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等。
4. 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等。
5. 各种原因的急性大出血(如咯血、消化道出血、腹腔脏器出血等)栓塞止血。
6. 肿瘤综合介入治疗:如肝癌、肺癌、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