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则是第 37 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虽然艾滋病的科普工作持续开展,但社会公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依然有限,很多人并不了解艾滋病到底是什么、怎么预防和治疗。也正是因此,很多患者错失了阻断病毒和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年来,艾滋病感染率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树立“防艾”意识,积极参与艾滋病科普宣讲工作,全面认识和了解艾滋病,从血液、母婴、性等各渠道阻断艾滋,共同筑牢“艾”的防线。做到“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的英文音译。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 CD4 淋巴细胞,逐渐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患者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出现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艾滋病症状表现
我们必须知晓艾滋病的相关症状表现,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状况。
初期感染症状
患者初期会有出汗、发热、肌肉疼痛、浑身无力、恶心、咽痛、腹泻、厌食、畏光、头痛等症状,有些患者也会出现躯干部位的玫瑰疹、斑丘疹或者荨麻疹。
初期症状持续期
患者会存在一些神经系统的症状,例如周围神经炎、脑膜脑炎、急性多发神经炎等,在体检的过程中会发现颈部、腋窝、枕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出现皮疹、食道溃疡、口腔溃疡等现象,这些症状在持续 3—12 天之后便会自行消失。
无症状期
在这一阶段,患者不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在这一时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能够持续 2—15 年或者更久的时间。
疾病发展期
在疾病的发展期,患者会出现疲惫、发热、咳嗽、盗汗、淋巴结肿大、腹泻、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而皮肤黏膜也会出现带状疱疹等感染现象,还会并发肺炎、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艾滋病发展到最后,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平均只能存活约18个月。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只有三个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预防
从传播源头进行预防
避免与他人共享针头或者一些刺入性的工具,避免接触被感染人群的体液或者血液,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等日常行为并不会受到感染。
加强个人防护
在生活中要保持洁身自好,正确使用避孕套,从而避免由于性接触而出现的疾病传播情况。
发生高危行为后及时就医
若是在近期出现过高危的性行为,或者到一些非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了有创性的医疗操作,应马上就医,通过专业医生的正确指导以及评估,在72小时内服用阻断艾滋病毒的药物,并且按时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从而早发现、早治疗。目前艾滋病治疗需要终身服用药物,虽然不能治愈,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延长生命。
关于艾滋病常见的问题解答
日常生活中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日常生活不会感染艾滋病。
大量的事实已证明,HIV在人体以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当弱,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则很快会死亡。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漂白粉、次氯酸钠、戊二醛、福尔马林等均可杀灭HIV。因此HIV传播途径是十分有限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同桌吃饭;共用餐具(碗筷);咳嗽、打喷嚏;使用公用交通工具、劳动工具、办公用品;使用公用厕所;在公共游泳池里游泳等不会传播HIV。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何不同?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所不同。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的带毒状态,也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终身有传染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最后的发病阶段。此时感染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艾滋病人。艾滋病人肯定是感染者,而感染者却不一定是艾滋病人。
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请到正规医院的皮肤性病科挂号获取专业的建议及检查。
什么时间去做检测?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 这时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抗体,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感染。因此,要做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应该在过了“窗口期”后再去,而不是一有了高危行为就去。“窗口期”尽管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这段时间过性生活,要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