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后腿脚发凉、发麻、疼痛,休息后缓解,这是许多中老年人常见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上了年纪腿脚不灵活导致的,千万不能忽视这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这种预示着一种危险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病例分享
现年80岁的罗伯(化名),因右下肢静息疼痛1周来诊。入院体查发现罗伯右足冰冷,大脚趾部分颜色已开始变黑,疼痛明显,夜间难以入睡,需止痛药缓解疼痛。
介入血管外科沈立平主任查看罗伯的情况后初步考虑下肢动脉闭塞,如不能及时开通闭塞血管,肢体可能面临缺血性坏死,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
经下肢动脉造影确诊,罗伯右侧髂动脉重度狭窄,股浅动脉闭塞。经过介入微创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成功开通闭塞血管。罗伯术后当晚疼痛明显减轻,无需止痛药就可安然入睡。术后经过中西医调理,康复出院,成功保肢。
健康科普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肢体缺血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称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龄等。
为什么天气转凉后,疾病确诊率会升高?
在天气较热时候,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侧枝循环尚可代偿,所以症状不会太重。天冷后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组织灌注减少、发凉等不适的症状进而加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轻微症状期: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劳。
2、间歇性跛行期:行走时由于缺血,小腿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出现腿部疼痛,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等症状缓解才能继续行走。
3、静息痛期:常表现为患者彻夜难睡,给患者精神和躯体上带来巨大痛苦。多发生在夜间和平卧时。
4、溃疡和坏疽期:患肢缺血加重出现肢端溃疡,严重者发生肢体坏疽,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截肢。
如何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最精准的诊断方式是下肢动脉造影检查,通过介入微创的方式穿刺股动脉,通过导管内注射造影剂来观察动脉血流的速度,管腔内狭窄程度及范围。此外,下肢血管彩超,踝肱指数比(ABI),下肢动脉CTA等检查可作为辅助确诊手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保守治疗。
2、介入微创手术: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等优点。
3、外科开刀:创伤大,存在伤口感染,术中出血多等风险。
术后患者的用药管理
不管是介入微创手术,还是外科开刀,术后早期均存在急性血栓形成的风险,需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其次,术后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维护血管畅通,防止血管再次狭窄闭塞。另外,在闭塞血管开通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的再灌注损伤(即肢体肿胀),需要服用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戒烟、限酒;
2、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发疾病;
3、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饮食;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积极调整情绪,避免长期压抑紧张;
6、秋冬季节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