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天天冷,血管收缩,血压偏高,脉搏见沉。同时,冬天万物收藏,人体内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消耗相对减少。因此,冬天养生保健是最佳时期。
一、精神养生
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黄帝内经》记载“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二、食物养生
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羊肉、猪肚、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
三、起居养生和中医保健
早睡晚起,避寒保暖。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以18℃~25℃最适宜。冬季特别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颈部、背部和脚。
1.颈部保暖
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颈肩疼痛不适,仔细观察一下,原来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颈部,使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所造成的,改换高领服装并加用毛围脖保暖很重要。
2.背部保暖——督灸疗法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注意背部保暖,宜穿棉背心,睡时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侵袭,以免损伤阳气。
督灸疗法:取新鲜的老姜打碎成泥铺于督脉上,在姜泥上铺上艾绒点燃,运用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的综合作用熔为一体,充分发挥温肾壮阳、行气破瘀、拔毒散结、祛寒利湿、通督止痛的功效。
3.脚的保暖——中药浴足
足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与人体十二经脉、脏腑、气血相联系。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脚的保暖很重要。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
中药浴足: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