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眼底疾病发病率上升年轻化趋势明显,眼底病是眼科常见且复杂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视力损害甚至失明。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病变等常见眼底疾病,我院眼科在适应症范围内采用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并结合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个性化管理、定期随访和复查,多数患者视力提高,病情得到控制,长期稳定。严重患者避免了全盲,保留了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典型病例
病例一:
眼底激光光凝技术成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水肿
李女士(化名),58岁, 双眼眼视力下降半年。既往高血压、糖尿病10余年。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检查:双眼视力,眼前指数。眼底见大量微血管瘤,点片状出血及渗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见双眼视网膜黄斑区囊样水肿,中心视网膜厚度达600μm,提示黄斑水肿。李女士先后在我科进行双眼玻璃体腔药物(雷珠单抗)注射5次,双眼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活血化瘀,养阴益气中药辨证治疗,右眼视力恢复至0.4,左眼视力恢复至0.5,重获光明。并纳入眼底病慢病管理,定期随访、复查,管控基础疾病,目前患者随访3年,视力稳定,能正常工作生活。
病例二:
药物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刘先生(化名),48岁,右眼视力急降1天。高血压病史3年,未系统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手动视力(只能看到眼前手在挥动,连手指头都看不清),左眼视力1.0。右眼底视乳头水肿模糊,眼底呈火焰状、片状出血。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见视网膜黄斑厚度增加,囊样水肿。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右眼予玻璃体腔药物(雷珠单抗)注射3次,视网膜激光光凝3次,早期联合凉血止血,后期活血化瘀中药辨证治疗,右眼视力恢复至0.8,纳入慢病管理,积极控制血压,目前随访2年,视力稳定。
什么是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
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实际就是直接把药物注射到玻璃体腔。玻璃体腔注药术是眼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相比其他的局部给药治疗方式,玻璃体腔注药不受血眼屏障的限制,药物作用针对性强,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治疗浓度,从而增强了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全身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注药过程简单,无痛,部分患者注药第2天视力就有提高,对许多眼底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玻璃体腔注药术适用于哪些眼底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黄斑水肿:
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
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包括湿性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
视网膜新生血管:
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脉络膜骨瘤、脉络膜血管瘤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微血管病变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
什么是眼底激光光凝术?
眼底激光光凝术是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聚焦在视网膜相应部位,使视网膜病变组织产生热能,从而达到消除病变组织和封闭眼底缺氧区的目的,改善视网膜主要功能区的供血。同时通过封闭渗漏点,可以减少视网膜水肿和玻璃体出血的机会;也可以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区,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防止视网膜出血。
眼底激光光凝术适用于哪些疾病?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 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
3. 视网膜新生血管
4. 黄斑水肿
5. 脉络膜血管病变
6. 视网膜裂孔
7.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8.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底疾病作为眼科疑难病,多发病,治疗难度大。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联合激光光凝术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眼底疾病,已证明是确实有效,也是目前眼底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我院眼科自2020年开展玻璃体药物注射术联合眼底激光光凝术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以来,已为数百位眼底疾病患者提供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优化该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为广大患者的眼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