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大家欢聚一堂,尽享美食。然而,暴饮暴食和作息紊乱却让胃肠不堪重负。
节后如何让肠胃尽快“重返岗位”?
针灸或许是您的得力助手。
春节饮食之“伤”
春节本是欢乐的时光,大家围坐一起,品尝着丰盛的佳肴。大鱼大肉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一日三餐丰富至极。然而,暴饮暴食、作息混乱,节假日的过度放纵让身体“超负荷”运转,开始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饱胀、反酸、嗳气等。
胃肠紊乱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多种多样,让人苦不堪言。食欲减退,面对美食也提不起兴趣;进食后饱胀,感觉食物在胃中无法消化;反酸、嗳气,烧心感阵阵袭来;恶心、呕吐,让人难受不已;腹痛、腹胀,仿佛肚子里装了个气球;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更是让人焦虑万分。
从中医角度来说,胃肠功能紊乱多由脾胃虚弱、饮食积滞造成。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弱,无法正常消化食物。而饮食积滞则是由于进食过多或食物难以消化,堆积在肠胃中,阻碍了正常脾胃的消化过程。
针灸胃肠“减负”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在胃肠“减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
调节阴阳平衡的功效
能够健运脾胃、消食化积。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中脘穴、内关穴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现代研究也表明,针灸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胃肠痉挛,调整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改善肠道的血管功能。还能增强胃肠黏膜细胞的抗损伤能力,促进其代谢更新,修复损伤部分,同时加强代谢和血液循环,让胃肠恢复健康状态。
足三里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一横指处。它可以燥化脾湿,升发胃气,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不仅能缓解胃部不适,还能强身健体。对于食欲过旺的情况,足三里埋线能够抑制食欲,延长胃排空时间,减少食物摄取。而对于部分便秘患者,埋线后可加强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此穴位能行气导滞,补脾和胃,有效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平时经常按揉中脘穴,能够抑制食欲、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排出身体内多余的垃圾、脂肪和毒素。
内关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温馨提示与建议:
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友们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调整饮食习惯至关重要,避免暴饮暴食,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可配合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促进胃肠运动,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只有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才能让胃肠更快地恢复正常功能,让我们在节后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