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新春开工伊始,广东省、市、区各级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擂起催征鼓、吹响冲锋号,动员全省上下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续写“春天的故事”。
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我院积极响应各级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号召,在南楼601会议室召开复工复产工作会议,明确医院2025年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要立志气、生锐气、鼓士气,积极适应新常态,敏锐抢抓新机遇,努力谋求新作为,奋力争创新业绩,全力以赴推动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十大”建设目标,明确了2025年在“党的建设、“提质扩容”工程、重点专科、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科研教学、文化建设、医院管理、医联体、医养融合”十大维度持续发力。会议要求,全院上下要不断激发潜在动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工作状态,锚定目标,争分夺秒,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奋发图强,为医院发展作出新业绩、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为增城医疗卫生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增中医人应有的贡献。
2025年“十大”建设工程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点亮“杏林”红色引擎。紧扣“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内提质量,外塑品牌”主线,深挖“杏林春暖百花红”党建品牌内涵,把品牌成果转化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是推动基础建设,稳步实施“提质扩容”工程。全力推动现址改扩建项目立项与设计工作,对于新院区建设,积极推进立项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三是聚焦专科建设,打造医疗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专科技术与服务能力,积极申报各级重点专科,加快构建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发展梯队。加大对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心衰中心、消化道出血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多学科协作中心流程,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
四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构建慢病管理体系。加强中医优势病种、专科专病门诊、中医特色治疗门诊建设。立足防未病、治已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居家养老和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积极探索中医药“防治康养”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大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五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广纳贤才激活新动能。引进心内科、放射科、肿瘤科等多专科紧缺高层次人才,充实人才队伍。推进知名三甲医院骨干人才基层培养基地建设,完善岗位评聘和薪酬绩效体系,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中医传承式学习,建设“名医工作室”,确立传承人,使国宝级中医技术得以传承发展。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制定师承计划和实施方案,持续推选师承导师、继承人,为医院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六是巩固医联体建设,下沉资源共筑健康网。与广东省中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进一步紧密协作,深化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专科联盟建设,同质化提升专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区域中医药“龙头”作用,将名医工作室下沉16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建骨干人才基层培养基地,开办中医药基层人才学习班,全覆盖助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发挥党建共建作用,以党建领航中医医联体高质量发展,提升全区中医药服务水平。
七是夯实科教研建设,厚植发展创新根基。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培养科研型人才,推进科研立项。加强院内制剂研发,优化调剂流程。提升教学能力,规范教学管理,确保顺利通过教学医院复审工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八是做深文化建设,凝聚精神文化力量。探索“4+N”多维度文化内涵,利用多平台打造宣传矩阵,讲好医院故事,传播医院声音。加强群团文化建设,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开展志愿服务与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医院文化氛围。
九是加固精益化管理体系,推动管理提质增效。实行预算管理信息化,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强化医改数据监测与结果运用,完善医保考核奖惩制度。推进“平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营造安全环境,提升服务便捷性。
十是深化医养融合建设,书写养老服务新篇。认真履行区颐养院主管责任,结合实际优化运营模式,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切实做好在院老人的医养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