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属于中医特色疗法。一般可以采用中药王不留行籽粘在适当大小的医用胶布上,然后粘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一、理论基础
耳与经络、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刺激这些部位可防治疾病。
二、作用与适应症
耳穴压豆法主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可用于多脏器、多系统疾病的治疗。
1.各种疼痛性疾病。
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
2.各种炎症性病症。
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
3.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
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
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
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此法操作简便,每周1-2次,疗效独特且稳定。
三、禁忌症
耳穴压豆,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1.严重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及伴重度贫血者不宜采用。
2.治疗处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采用。
3.妊娠妇女、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宜慎用。
4.如有过敏者应及时停止治疗。
5.在天气炎热、气候潮湿时可缩短治疗时间。
耳穴保健操
1.揉耳廓:
双手握拳状,将拇指放于耳后,拇指和食指捏住外耳廓,由上到下,反复揉20-30次,使之发热发烫,此法可增加耳的血液循环提高听力,加强耳的神经传导。
2.对耳轮按摩提拉法:
用双手拇、食指捏对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由上到下使之发热发烫,反复15-20次。外周耳轮对应于躯干四肢,多按压耳轮可减轻颈肩腰腿痛等亚健康状态。
3.按压耳屏:
以食指按压耳屏,其余手指作握拳状,按压耳屏至外耳道完全封闭,后将食指快速抬离耳屏,反复做30-50下,此法可减轻耳部闷塞感,减轻耳鸣、重听、耳聋。
4.耳周穴位按压法:
中指放在耳前,食指放在耳后,二手指都要用劲上下推动,推40-50次,可按压到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位。推后不但耳部发热,面部、头部都有明显的发热的感觉,这对健脑、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等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5.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捏耳廓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15-20次,直至该处充血发热。
6.下拉耳垂法:
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此法对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7.最后用十指干梳头:
可以刺激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有效地防治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每次手梳头的次数也不应少于30-40次。
温馨提醒:
耳部按摩前要注意修剪指甲,按摩力度不宜过大哦,以免损伤耳部柔嫩的皮肤及鼓膜。
由于耳部有不少经络,按摩耳部可以调动体内的正气,达到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的目的。还能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使人耳聪目明,对耳鸣、耳聋、头痛、眼花、失眠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长期坚持的话可以起到补肾、固肾及补气、治疗气虚等保健功效。市民朋友不妨每天睡觉前和起床后坐在床上做耳部按摩操,或者日常休闲时多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