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左主干病变因其极高的危险性,一直被视作介入治疗的“生命禁区”。增城区中医医院近日再次突破这一禁区,由心内科黄火剑副主任带领的胸痛中心团队,成功为一名左主干末端狭窄达85%的患者实施介入手术,精准植入支架实现血管再通。这是该院再次成功开展此类手术,标志着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通过持续突破复杂病变处理技术瓶颈,心内科团队成功将“治疗雷区”转化为生命守护通道。
与死神竞速:高难度手术挑战生命极限
左主干作为冠状动脉的“总开关”,掌控着心脏约 80% 的血液供应。一旦出现严重狭窄,患者随时可能因大面积心肌缺血而猝死,死亡率高达95%。此次接受手术的57岁患者何先生(化名),因反复胸闷入院治疗。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其左主干末端狭窄程度达到了85%,情况十分危急!
面对如此紧急的状况,黄火剑副主任迅速组织心内科介入团队展开术前讨论。经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团队决定采用“大道至简”的手术策略,以降低手术风险。在手术过程中,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默契地配合,精准地将支架植入病变部位。
术后造影清晰地显示,患者狭窄的血管完全恢复畅通,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难度极大,要求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必须做到零误差。”黄火剑副主任在术后介绍道,“为了确保手术成功,我们运用了冠脉腔内影像诊疗技术,对病变进行了精确评估,同时制定了多套应急预案。” 这次手术的成功,充分展现了团队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方面的高超技术水平。
技术革新:打破传统治疗模式束缚。
过去,左主干病变患者通常只能依靠开胸冠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这种手术不仅创伤大、恢复慢,而且费用高昂,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城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团队在科室主任曾朝东、副主任黄火剑的带领下,通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成功掌握了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正是团队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
通过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患者避免了开胸手术的痛苦,术后第二天就能够下床活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还推动区域内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跃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
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增城区中医医院“党建+业务” 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内科三党支部书记曾朝东主任和骨干黄火剑副主任,始终秉持 "急患者之所急" 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术前,团队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及手术方案,详尽解释医疗风险,以专业态度赢得患者信任,为手术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增城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党员为核心的介入治疗团队。
在党建引领下,团队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与学术交流,通过 "传帮带" 机制提升诊疗技术水平。此次左主干介入手术的又一次成功实施,不仅印证了团队处理复杂冠脉病变的能力,更标志着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区域胸痛救治网络筑牢技术保障。
医者仁心: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黄火剑副主任从事心血管介入诊疗工作已经超过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心律失常、冠心病介入治疗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作为多个省级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他积极推动区域内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每一次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责任的担当。”黄火剑副主任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增城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团队在技术创新领域持续突破,成功开展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起搏器植入术等多项高精尖技术,填补了区域及院内技术空白。这些成果不仅标志着医院心血管诊疗水平迈入新高度,更通过提供精准诊疗方案为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未来,医院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学科建设,深化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为区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